航行情报在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
航行情报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,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。早期的航行情报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,当时飞机小,机载和地面导航设施匮乏,航行情报资料也就仅限于一张1:200万的地图。1946年,“中航”用DC-4执行国际航班时,航行资料依靠向美国泛美航空公司购买。
建国后,在很长时间内,航行情报工作由飞行领航员兼任,那时候的情报工作可以简单描述为“一把尺子(领航尺),一张图(航空地图)”。1965年3月,民航总局三局航行处航行资料室正式成立,此时可以提供机场细则,航站航图,大比例尺航线图,机场区域图。1980年,民航总局航行情报室正式成立,此时,航行情报可以提供机场细则,机场图,民航航线资料,航行资料汇编,通导资料,航行通告和雪情通告。1984年12月,民航总局发出《关于建立健全航行情报机构,加强航行情报工作的通知》,通知要求建立健全各级航行情报机构,配齐人员。此后,航行情报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发展道路。
目前,公司航行情报部门所提供的航行情报服务(AIS)内容包括:NAIP、AIP、JEPPESEN手册、NOTAM、PIB等。AIS服务模式采用静态纸质文件加动态航行通告形式。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,这种以“航空情报产品”为核心的航行情报服务(AIS)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诸多缺点,且限制了在信息化条件下以“航空情报数据”为中心航空情报管理(AIM)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