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航空低成本尴尬 “抠门”化生存
自上世纪80年代末,世界航空业面临运力过剩、成本过高、经营亏损等严重问题,西南航空的成功经验由此引发了航空运输行业的低成本革命。2002年8月,菲律宾宿务太平洋航空进入国内,也由此拉开了中国低成本航空运输的帷幕。2004年,民航局正式批复民营航空公司——春秋航空成立。2005年7月18日,春秋航空首航,以上海-烟台199元特价机票正式切入国内民航市场。
出乎外界意料的是,首航当年,春秋航空便实现盈利。
2006年,春秋航空以仅有的3架租来的A320飞机实现盈利3000万元;2007年盈利攀升至7000万元;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全行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,仍保持2000万元盈利;2009年,伴随着行业回暖,春秋航空盈利提升,2010年的净利润更比上一年增长2.4倍,达到4.7亿元;2011至2013年,净利润分别为4.8亿元、6.3亿元和7.3亿元。
“哪怕是块石头,我们也要让它出油出水”,在公司内部乃至整个民航圈,都熟知春秋航空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王正华的这句名言。在众多民航业内人士看来,在成本控制方面春秋做到了极致。
张武安告诉新金融记者,相比国内同行,春秋航空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成本管控,概括说就是“两高两低两单两控”。
“‘两高’就是高客座率和高飞机利用率。目前春秋航空平均客座率在95%左右。依托春秋旅行社的资源,可以保证航空客源,尤其是在开通新航线时,第一年由春秋国旅直接带来的客源占到70%-80%,之后再逐步吸引商务客。春秋航空飞机日平均飞行11小时,高于同行业9小时的服务水平,将飞机的各种折旧、维修和航材配备等成本相应降低19%。”张武安说。
在“两低”方面,春秋航空是唯一一家没有使用中航信机票分销系统的航空公司,而是采用自主研发的机票分销、订座、结算、离港系统,减少代理费用。2013年节省的佣金费用超过3.7亿元。
张武安对新金融记者透露:“决定不用中航信的系统,最初大伙儿都担心票能卖得出去吗?那时的互联网远没有现在这么普及,市场部的经理为了机票销售绞尽脑汁,首航前的一星期都是睡在办公室。现在看来我们的决策是明智的。”仅销售成本这一项,春秋航空就比同行低了至少2-3倍。
在节油方面,春秋航空也琢磨了不少措施。自2008年以来,春秋航空开始自行研发飞行管理系统,模拟飞行数据,计算每个航班的标准耗油量;在安全前提下,尽量让飞机高飞减少阻力;定地对飞机发动机进行清洁,提高燃油效率,并对飞行员提供节油奖励等以控制航油成本。以2012年为例,春秋的A320机队单位吨公里耗油成本为0.241公斤,比全行业低22%的水平。
春秋航空还一律采用单一的机型和不设头等舱、单一的经济舱的布局,通过提高比一般A320飞机多出15%-20%的座位数,来摊薄飞机租金和折旧费,节省维修费用和飞行员转机型的培训费用。
在控制固定成本方面,更是将“省钱省到骨子里”的理念发挥到极致。据了解,春秋空姐每套服装都不到1000元;通过着陆相对空闲的二类机场、远机位停靠、半小时停留等手段可以使每次的泊机费减少五六千元。采用低价的国产行李车、机舱无附赠饮料食品、减少航空杂志……正如王正华所说,“事在人为,节约的方法有十几种”。
就连张武安自己也笑称,老板真是“抠”到了极致。“每次跟董事长汇报工作,时间都很紧迫,有时就忘了双面打印,被他批评过3次,最近的一次还是去年下半年。”张武安记忆犹新。正是通过各种方式,春秋航空的运营成本比传统航空公司至少低出20%-30%。